妙介子
《47路巴士》取材自真实事件,1978年,巴塞罗那的一辆47路公交车冲破市政禁令,驶向被遗忘的郊区男爵塔社区。
曼诺罗是普通人,也不是天生的英雄。于是他做了件大的事,开着47路巴士直接冲去男爵塔社区。此刻巴士不只是交通工具,更是他们争取尊严的旗帜。
电影里的对抗也很有意思。它没把市政官员拍成纯粹的坏人,这让故事更真实,在制度性冷漠的社会里,真正的阻力并不是来自某个坏人,而是制度性的不作为。
真实历史上的曼诺罗是工会成员,劫车行动是集体策划的成果。
电影选择聚焦个人叙事,将组织背景模糊处理,削弱了工人运动的集体属性,消解了劳工斗争的本质意义。
现实比电影更残酷。2024年,巴塞罗那用曼诺罗的名字命名公交站。2025年,男爵塔仍因电缆盗窃频繁停电。
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暴露了系统性治理缺位,纪念仪式表面功夫无法替代实质改变。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才是真正的逆来顺受,对苦难的耐受程度令人惊叹。这种耐受性并非源于麻木,而是迫于资源匮乏与话语权缺失,当个体抗争成本过高,集体行动又因社会分化瓦解,他们只能妥协求生。47路巴士曾载着希望驶过泥泞,但终点站仍是漫漫长夜。
强化个人英雄主义,
淡化集体抗争本质。
0回复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