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眼电影 > 绞刑架与托尼
绞刑架与托尼海报封面图

绞刑架与托尼

Tonka Sibenice
剧情
1930-03-04捷克上映 / 80分钟
简介

捷克影史第一部有声片,说是有声,其实90%以上都还是无声的。影片改编自Egon Erwin Kisch的报告文学。 Originally shot as a silent film, sound was added later to make this Czechoslovakia's first sound film. Tonka stars the beautiful Ita Rina (the lead in Erotikon) as a reluctant prostitute who volunteers to stay the night in prison with a condemned man. But after this act of charity she is turned away from the brothel, and viewed as a bad omen, as portrayed through Anton's vivid expressionist camerawork. With Ita Rina and Vera Baranovskaia. Directed by Karel Anton, Czechoslovakia, 1930, 35mm, 84 mins. Egon Erwin Kisch (1885 - 1948) - 捷克德语作家。1885年4月29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商人家庭。1902年进入工科大学学习采矿,1905至1914年先后在《布拉格日报》《波希米亚》报和《柏林日报》工作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入伍,曾参加1918年维也纳一月罢工,后在地下士兵委员会工作,成为维也纳赤卫队领导人之一。战后继续从事新闻工作,参加革命活动。1919年加入奥地利共产党。1921年迁居柏林。1930年出席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召开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。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的当夜,在柏林被法西斯分子逮捕,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抗议,才获释放。离开德国后,继续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,并加入1933 年在巴黎成立的“德国作家保护协会”。1934年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反战大会。1935年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。西班牙内战时期,参加了国际纵队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在墨西哥参加反法西斯报纸《自由德国》的工作。1946年回到布拉格,1948年3月31日逝世。 基施的报告文学集《布拉格街头拾零》(1908)和《在布拉格的冒险》(1919)揭露了布拉格黑暗的社会,描述了贫困、犯罪、卖淫等现象,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。参加革命的工人运动后,他的作品反映群众的革命斗争,揭露资本主义社会,对劳动群众和被压迫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。他描写了“先进的欧洲,落后的亚洲 ”;描写了苏联和美国,也描绘了捷克和中国;他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前线的狼狈情景,也描绘了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纵队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。他的《愤怒的新闻记者》(1925)收入1924年写的一部分报告文学作品,这本书名很快成了作者的外号。这本集子体现了他的两个显著特点:一是他的作品都是根据第一手材料写成。他曾经调查了一座小城市的社会状况,曾同流浪汉一起过夜,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。二是热情为劳苦大众奔走呼号,以大量材料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。 《天堂美国》(1930)描写了五光十色的美国社会。《神秘的中国》(1933)向欧美读者介绍了中国,其中《杀头》、《黄包车!黄包车!》、《纱厂童工》等暴露了苦难的旧中国。《南京和红军》描写十九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,路过南京去进攻苏区的情景,预言红军必将取得胜利。抗战期间,《神秘的中国》由周立波由英文转译成中文。《广场奇闻》(1942)是自传性报告文学集。基施认为报告文学应建立在事实可信、生动活泼的写真实的基础上,这里不排斥“但丁式的好奇心”,但必须有事实为依据。

影视行业信息《免责声明》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60189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