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10月,在毛泽东带领下,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,胜利抵达陕北。蒋介石多方阻挠,妄图以围困、清剿等手段,将红军困死、饿死在陕北。10月21日拂晓,红军打响直罗镇战斗,在毛泽东领导下,23日将牛元峰所率敌军尽数歼灭,直罗镇战役大获全胜。此役胜利,不仅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“围剿”,更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置于西北奠定了基础。面对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,12月17日至25日,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。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《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》,最后因东征问题产生分歧,毛泽东坚持己见,坚信东征路线正确。 1936年2月20日,红军发起东征战役,突破阎锡山晋绥军防线。阎锡山面对危局召开紧急军事会议。蒋介石欲借“剿共”之名让中央军进入山西,遭阎锡山拒绝。与此同时,张学良与共产党取得联系。东征期间战事不断,兑九峪战役异常惨烈,在毛泽东和彭德怀指挥下,阎锡山组织的晋绥军首次反击失败。晋西会议上,众人肯定了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的决议,消除了对东征的质疑。周恩来与张学良实现会谈。8月10日,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,毛泽东明确指出抗日需联合蒋介石、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。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中共将“反蒋抗日”方针改为“逼蒋抗日”,并于9月1日发布《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》。然而,蒋介石不顾张学良“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”的请求,反而加快“进剿”红军的节奏。山城堡战斗打响,敌人被枪炮声打得晕头转向,趁夜四处逃窜。至22日9时,红军基本歼灭被围之敌。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南京各部发起攻击,扣留蒋介石等人,西安事变爆发。 1937年2月8日,蒋介石令中央军一个师和平进驻西安,次日,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抵达。自此,国共两党开启公开和谈。7月7日,日本侵略者突袭卢沟桥,中国守军奋起抵抗。7月29日、30日,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。随后,日军沿平汉、平绥、津浦铁路呈扇形推进,对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进攻。8月22日至25日,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。讨论军事战略和指导方针时出现不同意见,中共中央最终决定采纳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策略。
影视行业信息《免责声明》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60189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