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iceran10分0上大学的时候首次看过的影片,20年后又重温了一遍。才发现最后一幕当玛丽抬头看到屋顶上全部都是马克思留的信时,是这部电影的真谛。当时似乎没看懂这层深意,穿越时光补上了😄04-190回复
喵小木7分1影片以“红色”作为跳色贯穿始末,出现于诸多小细节中;契如一场盛大的点缀,建构起一个淳朴中透现光鲜色泽的黏土王国。若要进一步细究“红色”这一跳色的深度内涵,亦是有意可循的,最为直观的一对是玛丽的“情绪戒指”和马克思的“小红帽”,它们牵系着彼此的心,就像互诉衷肠的两帖“晴雨表”。2015-03-300回复
DrQin8分10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描述友情的电影。Mary and Max分别身处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对笔友,而且是异性忘年交。他们因为这份友情而摆脱了孤独、自卑,看到了灰暗人生中几缕阳光,也因为这份友情而付出巨大的代价。当身边的亲人、爱人接连离去后,Mary and Max的精神世界中只剩下彼此。然而,当Mary带着孩子远涉重洋去纽约看他时,打开门的一瞬间,却发现斯人已去,坐在椅子上的Max不知已经死了多久,仰头望向天花板,上面贴满了Mary 过去20多年来写给他的信。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见面,竟然就是诀别。不免使人遥想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,真是一样的肝肠寸断。然而你知道吗,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。 2015-03-280回复
Mrs.Renner9分9一部澳大利亚的粘土动画,玛丽和马克思这两个怪异的笔友维持了20多年的友谊,两人都是自身人格和外表有些缺陷,影片通篇采用压抑的色调,以简单直白的方式完整交代了一切,写信与等待回信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,“我们无法选择自身的缺点,而我们可以选择朋友,我很高兴我选择了你,你是我最好的朋友,也是我唯一的朋友。”虽然我们素昧平生,可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。2015-03-280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