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界之外 锐意生光:推广大使于适创作分享精彩集锦
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,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、嘉兴市禾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、上影·联和电影院线、嘉兴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,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部、中国电影资料馆(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)、 浙江劳雷影业有限公司、SFC上影影城(嘉兴八佰伴LUXE店)、嘉影银河影城(嘉兴合乐城CINiTYLED店)协办的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系列活动——2025吴天明青年电影展,于9月14日至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盛大举行。本届电影展共分为“对话”、产业放映“首作之上·荣誉推选”和“展映”三个主板块,以“青年首创、首作先行”为核心理念,旨在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从孵化到市场的全链条支持,让“首作”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,进而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培育真正“能走远”的青年导演。
贯彻助力青年电影人创作的主旨,本届电影展由青年演员于适担任推广大使。作为影坛新生代力量的代表,于适的履历与电影展的创办精神高度契合。从《封神三部曲》中坚韧果敢的姬发,到《长空之王》中凛然坚毅的邓放,再到《我的阿勒泰》中自然纯粹的巴太,于适凭借多类型的角色塑造与扎实的表演功底,迅速成为中国青年演员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他不断打破自我边界,以勇敢和真诚面对每一个新角色、新挑战,这种“首创、先行”的创作精神,正是吴天明青年电影展所要传达和倡导的。
影展期间,于适与主持人梁植共同带来题为“边界之外:青年创作的可能性”的分享对谈。在梁植松弛而深入的提问下,于适诸多真诚的表达及有力的思考得以呈现,为现场的青年电影人和观众带来许多创作思维的启迪与灵感共鸣。
对谈首先围绕“青年电影人的创作起点”展开。于适回顾了自己从训练生到演员的转变,尤其提到在《封神》训练营中长达数年的封闭训练。他表示,那段“没有杂念”的时光,反而是最充实、最自由的阶段。“没有杂念,就什么都有了”,这句话不仅是对表演状态的总结,也是他面对创作与人生的基本哲学。他特别谈到与多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合作带来的启发。在工业化极强的《封神》剧组,他系统学习了电影各部门如何协同运作;而在更即兴、更富作者表达的电影项目里,他又体验到“二度创作”的快乐——比如在外景中借助自然景致即兴发挥,或在与对手演员的碰撞中迸发新的表演火花。“导演要敢让演员‘玩起来’,演员也要敢‘飞出框架’,再一起把它收回成作品。”
(主持人:梁植)
(于适)
对谈的后半部分则延伸至创作的“边界之外”,梁植与于适畅谈创作之外的更多探索自我、探索世界的可能。于适从骑射、音乐、表演的多重角度出发,阐述跨界经验如何反哺、提升他的艺术感知力和对世界整体的觉察。他说,真正的创作不是技巧的堆叠,而是“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”,是一种旷日持久的厚积薄发。他习惯用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灵感,哪怕只是几个词、一段旋律,“那些跨越时间依然鲜活的感受,才是创作最珍贵的种子”。
(于适)
于适尤其强调“青年创作者之间不该有距离感”。他曾在戛纳与几位青年导演深夜长谈,认为导演与演员必须成为朋友,才能激发出更深的创作共鸣。“你要让演员讲自己最真实的故事,导演也要敢于分享最初的冲动。”对于青年影人的独特价值,于适认为年轻人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感知方式,哪怕是拍一盆花也能阐释出独特的韵味。这是一种只有年轻人才能带来的“一期一会”的创作能量。他也呼吁行业给予青年导演更多包容与机会,“电影不能只有一种配方,市场需要不一样的‘奇异点’。”
正像许多优秀的、经验逐渐丰富的演员一样,于适未来也想做导演。他透露已在筹备一个关于医院、关于遵守规则与释放自我的故事。他希望探讨那些被误解的、异于常人的人如何与世界相处,并以“改变潮水的方向并非凡人之力所及,但站在浪潮中的姿态却永远由自己抉择”作为作品的精神注脚,向观众、向市场奏出自己的电影之声。
从表演本身出发,演员于适分享的内容延伸出丰富的维度,也饱含独属于青年电影人的高涨的能量和昂扬的锐意。一场对谈并不能全然定格两位嘉宾所有的观点精华,但正在这宝贵的一小时中,演员于适的肺腑之言深刻呼应了吴天明青年电影展“首作、初心、初见”的创办主旨和“破茧成蝶”的蜕变精神。他的经历证明了青年演员需要勇敢地探索“边界之外”,在多领域汲取养分,才能在创作中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。他的加入为电影展注入新鲜活力,激励更多青年创作者保持对电影的纯粹热爱与创作热情,让“首作”拥有被看见的可能与权利。
2025吴天明青年电影展仍在继续中,本届电影节是对青年电影人的一次精神呼唤,力图切实助力这一群体的成长与发展,愿每一位心怀电影的人,都能在这片光影绿洲中,找到出发的勇气与同行的人。
热门资讯
评论